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小玉的味蕾大評比!
嗨嗨,大家好!小玉我又來了~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酸菜魚」,說真的,我也超愛啦!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
首先,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像是初春的微風,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
而對於刁民呢,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超有古早味!魚肉部分也很扎實,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
不過說到口味選擇,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
什麼是酸菜魚?
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
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起源於渝派川菜,滋味獨特,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
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流程是真的複雜,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
鮮魚: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
酸菜: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
湯頭: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
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
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嘻嘻,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趕緊繼續看下去吧~
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
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自己烹飪,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交給他就對了,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
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首先,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一開始喝,有點點的酸味,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嘻嘻,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我以前吃過的酸湯、酸菜魚比起來,這家真的是更耐吃!💕
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只有用鹽,超級天然的啦!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超級無敵好喝!💕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辣、鹹、油的口感,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對我來說超級好吃!
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再來說說魚肉~是有帶皮的那種喔!魚肉超滑、皮有點Q,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份量超足,兩人分享剛剛好,價格還很可愛喔!
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口感真的有深度、有層次,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那魚肉部分,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而且喔,他們不用裹粉、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超級實在的!
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嫩嫩的,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完美啊!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我都快醉了~~~
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
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刁民酸菜魚崇德店」,妳知道嗎,人超多的啦!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接近五點才進去喔!
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牆上寫的「不當愚民當刁民」和「刁民我驕傲」真的好有個性,感覺很潮很年輕!
當我們坐下來,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我們就坐在二樓。
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中盛),真的,當魚端上桌,那個盤子超級美,白底藍字,我馬上拍了好多照!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所以幾乎都挑掉了!
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金針菇呢!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最後,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真的是太迷人了啦!✨🍲
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還有魚皮的膠質,酸度也剛剛好。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像豬肉片、金針菇等,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
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
踏輕酸菜魚 |
刁民酸菜魚 |
|
湯底口感 |
邱家兄弟生態養殖(鱸魚骨)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濃郁滑順 |
龍骨湯頭(豬骨) |
酸菜來源 |
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不加黃色素 |
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
魚肉部位 |
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4人份,烏鱧魚片 不裹粉,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堅持不偷斤減兩 |
烏鱧魚片 |
配方工法 |
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雞心椒、 藤椒、青紅花椒 、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
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寬粉、木耳金針菇、魚片及花椒油 |
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
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湯底、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
不過,在多方面的比較後,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當然,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
新竹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踏輕酸菜魚,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
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記憶,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汐止酸菜魚推薦
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瑞芳酸菜魚推薦
結語,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彰化踏輕酸菜魚推薦
一、小牛可能老了 牛車往田里送糞 一天跑十幾趟 牛累了臥地反芻 那天小牛尾隨車后 行至機耕路 小牛擋住了路 我鞭沒落下 它撒歡兒跑了 小牛很天真 不知腳下的路 秋天牛爺死了 小牛把頑皮丟在了路上 它默默拉車默默反芻 如今它是否還拉車 我向趕車的打聽 讓他們捎去幾句問候和安慰 二、老牛死了 張品隊長叫我趕牛車 開春拉肥料 秋天拉收成 從春忙到秋 老牛不吭聲 牛老了 前三胎有了后生 地里收成沒拉完 牛豁出了老命 它閉上了勞累目光 嶙峋肉體 成了村里桌上最香的牙祭 隊長端來一碗香噴噴牛肉 我聞著牛肉味 好像聽到老牛呻吟 三、擼鋤把的男人 擼鋤把的男人 在五十多年的額頭上 堆出幾條白薯壟 手指扒開 溝里深埋虛榮 滋出吹噓嫩芽 四、隊長嗓門真大 隊長嗓門真大 沒進村就聽到方言在唱歌 他音域寬闊 音質有象形會意形聲光芒 他用農具歌頌母親 肩背五谷褡褳 走在小麥棉花之上 棉花賦予母親 母親薅苗起跑 禾苗向季節深處出發 把矮小瘦弱交給時間 留下一根獨苗精心喂養 五、我是莊稼 三月的麥壟很深 農作物離我很近 仿佛我是莊稼的一種 我不知自己是那種作物 后來我與頭戴高粱花的村姑 站成秋天陣容 一對蝴蝶膝下飛舞 我的孩子和小麥一起返青 2021--4--18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詩
清明之美 文/謝汝平 清明時節,倘遇難得的晴天,不妨呼朋喚友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和明朗,讓心情也跟著輕松豁達。清明之美在于天高云淡風和日麗,清新的空氣和怡人的暖風讓每個人都有脫胎換骨的全新感受。每一株小草都精神百倍,每一朵鮮花都笑靨撩人,每一棵樹木都威武雄壯,處于同一藍天下的人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來?我們盡情呼吸,把工作的疲憊和生活的壓力輕松卸去;我們自由奔跑,讓身體保持健康協調;我們大聲歌唱,讓美好心情在清明時節彌漫開去,直達以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清明時節,假如淫雨霏霏連日不開,也不必懊惱,不要讓心情跟著陰郁。清明之美在于紛紛細雨,在于細膩纏綿的淡淡憂傷。撐一把紙傘,去雨線連綿的池塘,往日平靜的水面,在雨絲迫擊下,濺起亮亮的水花,不知在魚蝦眼中,這一濺而滅卻又接連不斷的水花,是否為最美麗的景致。可以去繽紛的花園,那艷麗的花瓣,在雨水沖刷下顯得更加水靈潔凈,仿佛剛剛出浴的仙子。有花瓣被雨打落,可能引起你的傷感,但只有花兒落盡,才能長出果實,這是植物們成長的代價,也是它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我們應該高興才是。我們在雨里慢走,地下的泥濘濕濡了鞋,卻冷卻不了我們的內心,望一眼煙雨籠罩的田野,分明多了幾分韻致,讓你從現實走進神話,從憂傷進入欣喜。 清明時節,假如回鄉上墳祭奠祖先,請準備好心情,在崇敬中自如,在感傷里淡然。清明之美在于情感,在于對先人的無盡緬懷。我們身體里流的是祖先的血脈,我們說著字正腔圓的中國話,寫的是棱角分明的方塊字,那是幾千年的情感積淀,那是一脈相承的民族屬性,那是波瀾壯闊永不枯竭的思想長河。我們是懂得感恩的民族,在清明節緬懷祖先,為的是不忘歷史,為的是警醒后人。我們素衣淡妝,用焚燒紙錢表達心情,用盛開的鮮花表達愿望,我們在清明節尋求與先人們心靈相通的機會,讓那些為民族解放而犧牲的烈士們能觸及到心靈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清明時節,可以度個悠閑的假期,隨意去鄉野、去村落,欣賞風景的同時,深入了解清明的習俗。清明之美在于文化,在于匠心獨具的美食,在于祭奠祖先的虔誠,在于放飛風箏的愜意。早晨或傍晚,可以靜坐窗前,讀幾首清明的詩詞,體會古人對清明的思考;我們也可以在庭院踱步,細細思慮清明給生活所帶來的改變。 清明是傳統的節日,也是永遠年輕的節日,清明需要傳承,需要開拓,需要反思,更需要去守護。 清明雨 文/蔣沁含 清晨,新鮮的水汽浸透窗戶,夾雜著青草與泥土的芳香。細小的雨滴從屋檐滑落,落在長滿青苔的積水坑,沉悶的雨水頓時化為清脆的敲打聲。我打開沉重的木門,天色未亮,只見帶雨云埋了一半山,忽而聽見了遠方低回婉轉的鳥鳴,清明便在朦朧與柔美之中緩慢伸展。 河畔,煙柳的發梢拂過茫茫水面,幾只黑色燕子從眼前閃過。隨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女童在雨中趕著黃牛的畫面,黃牛的黑色眼睛分外澄澈,長長的睫毛傾斜而下,富有光澤的棕黃毛色的背,在雨水潤洗后如同順滑的流蘇。黃牛不緊不慢地邁動蹄子,忠厚老實,如同這鄉村的人。一聲鳥的鳴叫響徹大地,穿過茫茫煙雨,直沖云霄。記憶之中的巖泉村又何處尋覓?或許,這就是了。 我與家人,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去祭祖。遠方的山在白色的霧氣中延展,柔和的輪廓若隱若現,沿途白色的野薔薇綿延數十里,綿綿細雨中,白色薔薇如同靜謐彌漫,憂傷淡淡,卻在雨水中格外清香,這花,莫非也懂得塵世的情? 近了、近了,雜草萋萋,故人已逝,萬物靜默,獨留孤冢,黯然銷魂,折花敬上,愴然涕下。最樸實的情,最真誠的憶,在清明的迷離煙雨中暈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個體的死亡只是逗號,本沒有什么抱怨和遺憾的。 沿途返回,車窗外白色的野薔薇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浪花,這是生命的狂瀾在不斷延續。 回到老屋,天氣轉晴了。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階上,看著孩童們放風箏,風箏越飛越高,直到在低矮的烏云里穿梭。步履蹣跚的老奶奶端上一盤清明花糍粑,糍粑的顏色說是墨綠又不全是,那是我沒有見過的無法描述的一種綠,一陣清香引得孩童們都湊了過來,臟兮兮的手抓了幾塊糍粑,見了我這所謂的城里人,便又躲開,嘻嘻哈哈,沒了蹤影。 此刻,我多么渴望自己能做一回鄉下人。 幾只黑色的燕停在屋檐,傾斜著腦袋,謹慎地窺探著屋里,嘰嘰喳喳,啼叫不停,我問奶奶燕窩在哪,老奶奶指著房梁,憨憨地笑——房梁上有一個燕窩。很快,燕兒放松戒備,鉆進了溫馨的小窩。窩里,應該還有小生命的吧。一個小窩,又蘊育了多少生命呢? “奶奶,它又回來了。” “人像燕子一樣,總是要回來的。” “故鄉在,根在。” 清明雨,一首流淚的詩,一曲不熄不滅的歌謠。 詩意清明四月天 清明既是一個節氣,又是我國古老的節日。在清明時節,捧讀古典詩詞,別有一番風味。 祭掃是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唐宋時期就已盛行。“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在《寒食野望吟》中,白居易將人們上山掃墓的景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高翥的《清明》,流淌著哀婉的悲情和憂傷的基調,尤其是“白蝴蝶”與“紅杜鵑”的鮮明對比,讀來令人唏噓。 年年掃墓依舊,然而掃墓人卻不盡相同。宋代詩人胡時中在《清明行》中寫道:“憶昔父母康健時,清明攜我上丘垅。如今清明我獨來,卻將小兒拜先冢。”昔日父母帶他一起上墳,如今父母雙亡,他帶小兒來祭掃父母的墓,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感嘆生命的無常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缺憾。 清明節,在每個人的眼里,各有不同的風景。高翥面對世態炎涼,在《清明日對酒》中感嘆世人的冷漠虛偽:“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張繼在《閶門即事》中嘆曰:“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面對農夫被征、田地荒蕪及社會蕭條景象,詩人心中充滿了憤懣和惆悵。“自嘆清明在遠鄉,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新火,點作孤燈照洞房。”唐代權德輿新婚燕爾遠行,遠在家鄉的妻子獨添祭火,獨守空房,那種掛念之切和相思之苦溢于紙上。“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南宋的張炎,清明時節客居他鄉,聽見雨聲,無心賞花,折一枝楊柳卻無門可插,細細讀來,漂泊天涯的惆悵和傷感令人潸然淚下。 清明時節,萬物勃發,滿目春光,是外出踏青的大好時光。“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捧讀歐陽修的《采桑子》,清明時節人們在西湖賞花春游的喧鬧圖景,如一幕幕電影鏡頭,在眼前切換。“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宋代吳惟信向我們繪聲繪色地摹畫出人們縱情歡樂的游春景象;北宋詩人張先的“芳草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又細膩傳神地向我們展示了踏青賞春、流連忘返的情景。是呀,四月里春光明媚,誰舍得辜負呢? 除了踏青,放風箏、拔河、蕩秋千,都是清明時節的習俗和雅趣。“夜靜弦音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唐代高駢的《風箏》,栩栩如生地描繪出當時風箏競放的圖景。“風箏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巧樣,一行飛上碧云端。”清代潘榮陛的《竹枝詞》,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京城風箏放飛的盛況。唐代張說的“今歲好拖鉤,橫街敞御樓。長繩系日住,貫索挽河流。斗力頻催鼓,爭爭更上籌。”向我們展開長繩緊繃、鼓點頻擊的拔河畫卷。而細讀杜甫的《清明》“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再讀唐代王建的“長長絲繩紫復碧,裊裊橫枝高百尺。少年兒女重秋千,盤巾結帶分兩邊。”將帶你走進盛唐,與那些扎頭巾、戴花環的少男少女蕩起秋千。 每一首古典詩詞,都是一幅清明的畫卷。徜徉在雋永的古詩詞里,感受詩意的清明,心里會有說不出的愜意和輕松。 清明紙火 文/王富江 隨著父母相繼去世,清明的重要就在我心里超過了春節。 這時節,故鄉百里太行盤道,杏花細雨霏霏,楊柳微風依依。山色空蒙中,常遇到杜牧千年聲聲欲斷魂的燒紙人流,煙繞蒼翠松柏裊裊升起,情隨古墓冒出片片新綠。似曾相識的父老們深感陽世掙錢艱難,希望操勞一生的親人陰間不再過手頭緊巴的日子,一個個爭搶著多燒些紙錢,彌補一下因種種陰陽差錯而未盡到的反哺孝心。 于是,南北山頭一片片墓地上空,“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祭成紅杜鵑……” 于是,東西田野一處處墳堆四周,“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于是,清明前夕回老家燒紙,也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清明興起給先人燒紙錢之風,始自魏晉,盛行唐宋,俗稱送“光明錢”、“往生錢”。悠悠歲月,我的祖輩父輩常用黃表紙剪出圓形方孔銅錢狀紙片,再搭配一些錫箔、草紙折疊而成的元寶冥幣,上墳從不間斷。其實,世上所有炎黃子孫,哪怕身處異國他鄉,每個人心頭都纏繞著一縷清明歸鄉祭奠的情結。我拜謁邯鄲紫山馬服君趙奢墓地和衛輝比干廟時,就巧遇海外馬氏與林氏子孫不遠萬里前來尋根,隆重認祖歸宗的場面上,那虔誠燒紙上香的神態,那肅穆膜拜瞻仰的舉止,令觀者無不動容。 時代列車提速疾馳,清明燒紙也跟著推陳出新,不再手工操剪了,家家都買現成的印刷品。金童玉女,超市別墅,美鈔、英鎊、人民幣,電視、手機、小轎車,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陽世流通的時髦日用東西應有盡有。常言道:人死如燈滅。無盡的愛戀和祝福,化作徐徐點燃的一堆花花綠綠,隨著神圣火焰釋放出騰騰熱浪,搭建起一座生死之間魂魄通行的橋梁,綿綿傳遞給幽幽陰間,期盼至親能夠過得更好一些,正如唐代詩人王建《寒食行》哀哀低吟:“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哪得到黃泉。” 老家東坡,我先沿墳頭劃了個半圓,再在中間劃個十字,不斷撥動著小小火堆。紅通通的火苗迅速連接兩個世界,隨著姐姐流露真情而富有節奏的高一聲低一聲哀哭,身為男子漢的我瞬間淚眼迷離,輕飄飄的紙灰碎片隨風翩翩飛舞,耳畔驟然響起父親當年領我燒紙的話語:“錢飛起來啦,看你爺爺、奶奶多高興啊,把錢順順當當拿走嘍!” “爹,為啥還往墳頭壓錢添土?” “老年輩的人說,這與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有關。劉邦坐了天下,想起早死的雙親,晝夜不停趕回村外祖墳一看,倒吸一口涼氣,只見荒草橫生,墓碑東倒西歪,實在分辨不出。當皇帝的腦瓜子好使,將紙撕成碎片往空中一拋,雙膝跪地禱告老天爺:紙片飄落在哪兒不動,哪兒就是爹娘的墳。兩張紙片果然緊黏在一座不起眼墳頭,劉邦跑過去仔細一瞧,真刻有爹娘名字,非常高興,立馬花錢重修,年年清明祭拜。后來,老百姓也照著皇帝的做法,燒完紙往墳頭壓兩張紙錢,再添幾锨新土,以示子孫后代沒有忘本。” 血脈里一道道燒紙習俗,多半來自父親的言傳身教。 父親有句口頭禪:“早清明,晚寒食。”太早了閻王爺不放假,燒紙白燒,最好在清明前一周。這幾天前晌,轉不了世的鬼魂都排著隊回墳頭等錢,最晚期限不能超過清明當天中午12點,到時候拿到拿不到都得歸天。兒孫確實回不來的,就去十字路口劃個有缺口的圓圈,口子遙對家鄉燒燒也行。至今,我仍清晰記著父親時常叨念的真人真事:“你二老爺爺年輕時放羊,清明這天恰好趕到外村孟家墳地上頭,不見人影,卻聽到倆人清清楚楚說話。男的說,快晌午了,還不來,沒有錢買換季衣裳和吃的,今年夏天難熬啦。女的說,再等一等吧,還有多半個時辰,咱閨女天生是個慢性子,不會忘的。正說著,一位婦女哭著前來燒紙。大白天聽見鬼話,你二老爺爺回家大病一場。” 老實說,小的時候早晨起來跟隨父親燒紙,若非那兩個紅嘟嘟的上貢雞蛋誘惑,肯定不敢去那片陰森森的柏樹下,夏夜橋頭鬼故事太恐怖了。如今,我靜坐墳前,早沒了內心底那份黑洞洞的懼怕,反而對冰冷矮小的土石堆滋生一種異常溫馨的感覺,仿佛看到父母喜不自勝站在一旁數錢。老人生前,逢年過節,我們姐弟興高采烈繞膝承歡;老人去后,姐弟仨每年如期而至,流著淚說說心里話,告訴家族成員新的變化。盡管明白燒紙不頂什么用,但這幾千年傳下來的孝道念想,就像緊箍咒一樣心甘情愿套牢在頭頂,不離不棄。 打開記憶相冊,上墳大都是父親的事,準備燒紙則為母親份內,往往清明前半個月就開始著手了。早年,昏暗的煤油燈下,勞累了一天的母親細細地剪著小元寶、銅錢,直到滿滿兩大筐為止。后來,母親趕集買了印制冥鈔的木頭模具,讓我買回厚厚兩捆白紙和黃表紙,說是日子好過了,要多印些票子,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那邊愿買啥就買啥,想吃啥就吃啥,再也不用算計著花錢。剛過七十,母親就三番五次叮嚀二姐:“你大姐信了基督,不興燒紙,三兒又干著公家的活,不由自己。到時候,你千萬要記著清明回來給俺們送錢花,咱這里閨女上墳興哭,得跪在地上哭,站著哭是罵老人的。” 時光相冊一本本加高,父母腳步一天天緩慢蹣跚。傾盆淚雨中,我接任了父親上墳,妻子接任了母親采辦,年年如老家院子過道筑巢的燕子一樣呢喃飛歸。 每臨清明,遙對藍天白云,無限思念大字不識幾個的雙親。正是他們年復一年從不間斷的上墳,讓我通俗知曉了清明焚燒紙錢,不單單是人間一把煙火,而早已定格為一處華夏血脈文化相承延續的千年驛站,早已上升為一座定期指引漂泊江湖子孫勿忘鄉情勿忘祖根的燈塔。 每臨清明,凝望生我養我的太行,感恩中華民族傳統祭祀,讓我借機緬懷那些為國為民為正義自由血染沙場,同樣掩埋在青山深處的先烈英靈。多年來,我從父母墳頭起身,走向沙河白莊大安山范子俠將軍墓前,走向易縣狼牙山五壯士跳崖處,走向唐縣國際友人白求恩和柯棣華逝世紀念地,走向除八寶山以外安放元帥將軍骨灰最多的涉縣將軍嶺。 登高明德,撫碑追遠,我深深自省鞠躬期盼:后來諸君齊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又是一年清明到 文/張曉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到。清明,這個千年的節日,寄托著多少后人對先祖的思念,這思念像泰山一樣千古不移,像大海一樣萬里無疆。 物在人亡,過往煙消云散;物死又生,人生又豈有二度?這或許就是傳統節日代代相傳的緣由吧!為活著的人留個念想! 紛紛的細雨,沾濕了發梢、沾濕了衣角、沾濕了面額。這紛紛的細雨是思念的淚水吧?要不為什么它如此溫柔、如此漣漣、如此纏綿,又如此牽情。 清明掃墓,祭祀祖先,可謂是對祖先之思之敬。于墳前供祭品、焚香燒紙錢,跪拜灑淚,以表達對逝者的深切懷念。點燃的烈焰向蒼天燃燒,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這聲響告訴后人誰是動力,誰是英雄,誰是脊梁。或有漂泊在外者,無法于墳前祭祖,于是在夜間尋找一個幽靜的地方,焚香燒紙,朝著家鄉的方向跪拜,敬祖念家之情,化作熱淚傾灑而下。 縷縷春風吹落了一樹的梨花,潔白的梨花飄落到了山崗,飄落到了田野,融入了芳香的泥土。這潔白的梨花是后人對先祖寄去的書信吧,要不為什么它總是年年此時開又年年此時落? 追憶逝去的親人,我們倍加珍惜現有的生活;珍重當下的生命,我們更能坦然、樂觀地面對未來。祭祖追懷恩情,春耕養育子孫,踏青玩賞春景。清明天時,生命萬物皆顯盎然春意,傳達了造物的真言:生力年年復有,生命代代相傳。逝者與生者,一個過去,一個現在,皆是生命的尊貴形式;若置于大自然的生命關照中,二者卻又皆是永恒的未來。 涓涓的小溪,靜靜地流淌,滋潤著河邊的小草、百花,岸邊的楊柳已發出了嫩芽,枝梢已有了暖意。小溪千古不改流向,從西山流來,向東方流去,他把人們的思念帶入了河、帶入了江、帶入了海。 天,已晚了; 雨,已停了; 淚,已干了; 清明時節,雨也紛紛,淚也紛紛…… 但又期待著來年它的到來。 梨花風起正清明 文/苦茶 在那些酷寒的日子里,如果下點兒雪,倒覺得嚴寒會退去幾分;那種溫暖的感覺,是從雪上來的。岑參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的是雪,可我在那些慵懶的冬夜,總喜歡反著走,由雪回到梨花。 梨花讓人心生溫暖。心里溫暖,身上就溫暖了。 梨花還香。這是雪沒有的。李漁說:“雪為天上之雪,此(梨花)是人間之雪;雪之所少者,香,此能兼擅其美。”這老頭兒此說,很切實。 梨花,這兩個音節湊在一起,比任何花的名字,都動人。一讀再讀,讀出來一種孤清的美感。有些空廓的遠意,好似是繁華過盡的清涼,那些熱鬧漸行漸遠,接下來,該是綠蔭漸成、果實豐足的恬淡安靜了。 更兼她有素凈的顏色。這顏色,白。一般說來,白色不討巧,不會取悅于人。但對于一個人來說,若只欣賞艷得惹人詫的牡丹、玫瑰,他實在算不得心靈豐滿;那些外露的艷,易逝,也易迷心。折射得那些賞者,缺一點風骨,缺一點清潤之氣,還缺一點親情常在的溫暖。 內在的東西,似乎會更長久些。比如,白里面包含的靜。這梨花呢,靜里面還有澄澈、晶瑩和溫暖。 古人賞梨花,大致離不了雪。“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冷艷全欺雪,馀香乍入衣。”“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也就是雪吧,除此,誰的質地堪比梨花呢? 梨樹,在我老家那塊兒,是庭院樹,幾乎家家有。清明過,梨花起。說開,嘩啦啦,一夜之間,全白了,晃人眼。古舊的石頭墻,古舊的木窗格,或許還有一架枯干的木梯子,一樹梨花,就在這背景上,嗡嗡揚揚地開。樹下,我的母親,總是在忙碌著,如今,她算是把這個特點,一點不剩地傳給我了。不管什么日子里,手邊總是有事做。 地里的事情忙完,她采來野菜,在梨花紛披的樹下,擇好,洗凈,剁成餡兒,包沒有肉的餃子。剩下的一大堆,稍微洗洗,粗粗剁剁,熬一鍋豬食。 她還會在春天,不停地改造我們那個破落的房屋,把鍋灶,拆拆砌砌,從東廂房搬到西廂房,第二年,又從西廂房搬到南抱廈;把屋里的家具,一件件挪過來挪過去;主房里,還打過好幾次的界墻,今年是在這里,第二年,看看不好,又換到那里。我娘心性高,她總想把家改造成她向往的樣子,可是,貧寒的家境,無論如何都滿足不了她簡單的愿望。一次次地,她在梨樹下,和泥,刮那些廢磚頭,挽著袖子,像男人一樣,兩手泥巴,一臉汗水地忙乎不停。梨花紛紛落,落她一頭一肩,那時,她的頭發烏黑,面容鮮亮。 幾度梨花飄,娘的頭發花白了,眼花了,疾病折磨得她枯干瘦弱。晚年,她常坐在梨樹下的花涼里,為我們姊妹三個的孩子,拆洗棉衣,為我父親做鞋;累了,會靠在梨樹干上,歇一會兒。梨花,飄,很安靜。 曾經白居易說:“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他的梨花,連著香雪美人;我的梨花,卻與煙火很近,單純的干凈,切膚的溫暖,是母愛的背景。那永遠再回不來的圖景,以一樹梨花的樣子,留下伏筆,待我以后的日子,慢慢摸索著,一次次回憶起來,溫暖自己。 去年春天,我在南山深處意外邂逅一樹梨花。它生在山頂,雜樹掩映,不開花的日子,看不到。這時節,開了。跟我家的梨花比,她少一份家常的溫暖,多一點清逸的寂寥。嗡嗡的蜂唱,也不能把它們的寂靜撥開。一縷淡青,從芯里溢出,洇得整朵花素素淡淡,銀碗里盛點青雪,讓人在心里泛起絲絲縷縷的嘆息。 我在那樹前,呆了又呆,舍不得離去;萬千情愫,不知道從何說起?僅僅是一年之間,好多事情,忽然就變化了。在我,是無助地看著母親辭世,卻沒有一點點挽留她的能力,那種錐心之痛,漸漸平復之后,生活里還有什么淡不了的呢。 如今,我與一樹不屬于母親的梨花,在野外相認,她們看著我,我看著她們,我們默認著彼此一致的地方,單純簡單,清醒自知,有一顆容易受傷的脆弱的心。在這世間,真的有一種植物,是跟你很像的。 回到生活,依舊會面對忙碌的工作,依舊有抉擇的艱難、局面的繁雜、許多人事的困擾。但是,我還是會沉浸在孤燈下一杯清茶的沉思。像梨花,我不習慣色彩濃艷大開大合的華美,我愿意,用兩冊閑書,沉淀靈魂,在回憶里,接受一樹梨花溫暖的照耀。 >>>更多美文:好文章
野菊花 文/石勝海 漫山遍野 ,片片金黃,我眼里只有野菊花。 風吹著我的臉,寒意上心頭,冬的氛圍漸濃,我獨行在鄉村的道路,雜草,落葉,枯枝,讓我覺得寒意不僅是心中的冬顏,更是眼里的蕭條。 放眼的冬景是冬天的冬景,我有點后悔出來漫行,我里緊了我的棉大衣,將頸子慫在棉衣里,望著陰沉的天空,空中是不透氣的云層,不見天藍。 放眼望去的景是雜色,遠處是樹葉的金黃和墨綠雜處,近處是干枯的雜草的枯黃,了無生氣的顏色。 拔開雜草,我突然發現,隱藏在枯草下的驚奇,就是一朵朵金黃的野菊花。 野菊花,展現在眼前的是片片金黃,不大的花瓣,在花蕾外均勻地鑲在枯草之下,震蕩著我的心靈,讓我的心有著超乎于冬的靈感。 我那緊湊著的心動了一下,仿佛聽到了樂器演奏前那兩三聲調弦的音韻,就這遮掩在雜草下的金黃,讓我探身,我小心地,拔弄著雜草,像呵護一個幼小的精靈,一個我溺愛的精靈。 可是,我喜歡的精靈,不以單個的個體出現,是冒出的,很多的,散在山上。展示著生命中個性頑強的一面,我伸直了腰,四望,那精靈,簇擁著,雜亂地散在各處,微黃地,裝扮著冬了無生機的冬景,野菊花,真是冬天里的一朵花。 人們于冬天對花的詠頌和喜愛,一般就想了“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梅花是冬天里花的貴人,是被寵著愛著慣著摟著的珍品。在生活中得以各種滿足的精靈中的異奇,文人眼中的西施,墨客心里的貴妃,不惜大把大把的文字去贊美,在呵護中,梅花的花枝更俏,梅花的墨味更濃。人們也喜歡養在苗圃的菊花,朵朵色彩艷麗,花色爭奇斗艷。 而我哩,在冬的嚴寒下,卻把眼睛盯著山里的野菊花。我帶著欣喜,向四周望去,才發現,雜草叢生處,都有野菊花的存在。不因土地的肥沃與貧脊,不以山洼的高上與低矮。用那野菊花的鵝黃,給冬扮了點她的顏色,片片鵝黃,絲絲心意。 我在這山上,只因工作的繁忙,信步漫游,抒散著冬的壓抑著的情趣;我在這鄉間的工作,是在初級中學教課,給一群鄉里的孩子上課,這些孩子在讀初中。城鎮化給鄉村的學生帶來了變革,那些條件好的學生,一般都進到了縣城的中學,享受著現代教育的呵護,家長和城區教師對待那些孩子,就像花圃中的菊花,也如文人墨客眼中的梅花,精心培植著,而這些被擁著愛著的孩子,也散發著花的香味,淡淡而幽香。 鄉村留下的孩子呢,多數的是家中條件不好的,試想,誰在城中購了房,做了大事而把孩子放在農村學校讀書呢。農村初級中學的孩子,他們的家就散在野菊花簇擁的地方,那些孩子,帶著野菊花的芳香。 班上最勤奮的孩子是位姑娘,黑黑的頭發,綁著發辮,眼睛又大又黑,嘴唇小而薄,時刻會嬌羞,身材卻勻稱,是個人見人愛的女孩,她寫得一手雋秀的鋼筆字,學習勤肯,但總顯得除了勤奮,每次考試,成績不很好,不甚理想。我作為老師,總覺得她知識面不廣,學科差異大,學生要是偏了科,就像汽車少了個輪子,或有個輪子沒氣了,跑不動,等于沒跑。像這女孩子的情況,農村中學的孩子多了去。 我針對于偏科現象,為他們著急。 喜歡那些孩子,像喜歡這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實的本色,沒有絲毫的庸俗氣;憂心這些孩子的學習,也如這山中小花,得不到呵護與頌詠的自然界中被人們忽視的精靈,可這山中精靈,不是開得好好的?散在大山中,獨自開著,展示著自己? 我的心起波浪了,隱約地如舞臺上正奏著一支優美的輕音樂。 突然想起在課堂上給學生講的學習動員課來,我講時,有意無意地看著那女孩,我知道,她在聽我的話,但愿聽進心中,穿枝發芽。 “我們同學們因為家庭原因或是其它原因,還在這農村學校讀,但我們也要多去讀,不要混日子,日子天天就過去了,要在農村中學發奮學習,而后進高中,上大學。” “我們笨鳥先飛,我們勤能補拙,我們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后,就是在農村中學,也能出人才的。” “我們利用各種休息時間去多寫、多記、多練,那讀書本身是見多識廣的過程,我們做到沒?” 那女孩,聽著,時而點頭,臉緋紅,如一朵山中冷風吹著的野菊花。那班上的孩子,聽著,都不喧嘩,像山里簇聚的菊花叢。 山上,風起,微冷,可山上到處散開的野菊花,給我欣喜,我心中,也奏響了一曲動聽的歌,如絲如竹,若癡若醉。 故鄉的野菊花 文/朱凌 秋日的清晨,我來到那座小山坡前,如兒時一樣,那一片一片的菊花,映入我的眼簾,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地美。輕輕地摘一朵拿在手上,淡淡的清香一下子散開,不禁讓人神清氣爽。 喜歡在秋天的早上,走在這片菊花叢中。每年秋季,只要有時間我總要回故鄉住上幾天,與其說牽掛那里的親人,倒不如說是牽掛曾經生長過的地方。特別是這片開得燦爛的菊花,更是讓我在不舍中牽掛著。 對于菊花,心中有著說不清的喜歡,或許是因為自小外婆就喜歡用菊花泡水給我喝。那黃色的菊花,在開水中來回翻滾著,直到開出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時,輕輕地品上一口,感覺從心底里透著清香。 也就在那一瞬間,我喜歡上了這種味道,并且這樣的一種味道,一直伴隨至今。特別是在秋天,總是喜歡在清晨的時候,泡上一杯菊花茶。自小就聽外婆講,菊花清肝火明目,很適合在秋季食用。 如若到了秋季,我要是沒有回去,外婆總是會將這些菊花采摘下來曬干,包在袋子里給我寄來。當我將包裹打開時,那熟悉的味道,再一次撲鼻而來,仿佛在這個秋季,我再度回到了故鄉。 今年,當外婆打來電話對我說,那片地由于城建需要,已經填平了,那一大片野菊花也隨之歸入了塵土。聽后,心里不由得被撕扯著,曾經生養我的地方,此時已然變了模樣,原以為那個小山坡能夠幸免,誰曾想還是不能幸免。 今年秋天,我去了一趟超市,買回了一小罐菊花,泡在開水里,雖然也開出了漂亮的小花,但是味道卻不同以往。以往是怎樣的味道?我無法用文字去形容,只是我知道,那里面有一道鄉愁包含在其中,買來的菊花,少的就是這種味道。 那天在外婆的電話中,我聽到了她的嘆息聲,或許是因為那片菊花地,也或許如外婆所說,年年月月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那年近八十的外婆,在感嘆時光的流逝,而我又何曾不感嘆光陰如流水。那消逝的菊花,那老去的親人,都在不經意間提醒著我,時光易逝,理當珍惜。 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文/吳建 大雁的命運似乎永遠與秋天有關。 兒時居鄉下。每到深秋,田里的莊稼收割殆盡,原野一片空曠寂寥。“咯兒——嘎——”,某一天,在曠野上打豬草的我忽然聽到這凄涼的叫聲。抬起頭,便看見遙遠的天際出現了一行黑壓壓的雁陣,像一條黑色的飄帶在陽光下顫動,緩緩地移來。我不再割草了,佇立在原地,靜靜地望著越飛越近的大雁。它們一邊飛,一邊叫,還不時地變換著隊形,一會兒人字形,一會兒“S”形,一會兒“一”字形。“咯兒——嘎——”,叫聲響亮而又蒼涼,無端地打動著我那顆混沌的心。那時,正是多幻想的童年,要是能扔掉沉重的豬草籃,像大雁那樣自由飛翔該多好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年輕時讀過蘇東坡的這首詩,對它還只是一知半解。經歷了半生的奔波,重讀此詩,才在內心產生回應。很多時候,人生的追求與實際情形是一種錯位,正像鴻雁循著無形的命運,行蹤飄忽,它留下的“指爪”也是偶然的;它不能計較指爪如何,不斷遷徙、不斷飛起及降落才是它的生命。東坡以一生的體驗,選擇了鴻雁的形象來比喻人生的際遇,堪稱絕妙。 大雁排成行向南方飛去時,菊花開得正燦爛。菊花不僅有飄逸清雅的外觀,幽幽襲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穎陵寒飆”、“秋霜不改條”的內質。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乃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屈原用“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來詮釋這個道理,于是菊花便成了秋天的典型代表。菊花是秋天的笑容,菊花是秋天的色彩。菊花綻放在苗圃村郭,暗香襲人不醉人,其風姿神采自古受人敬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辭官歸田后的陶淵明,采菊東籬,在閑適與寧靜中偶然抬頭見到南山,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達到了王國維所說的“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無我之境。杜牧《折菊》詩云:“籬東菊徑深,折得自孤吟。”籬笆東邊菊花叢根深葉茂,折取一枝孤吟陶詩,悠然而灑脫。“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筆中的菊花,花瘦不如人瘦,人瘦不如心瘦,一個瘦字,寫盡了人世界的離愁別恨。 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忽然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時光里的那些故事,少年輕狂總是詩。惘然回首,已近人生晚秋的我們,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些曾經的故事和曾經的人。猶記某年的秋天采了一大把菊花,聞著菊香,望著高空雁陣,秋風徐徐,意微涼。總以為,時間的飛逝,我已經可以做到淡定從容,殊不知,我依然在昨日的舊夢中纏綿。低眉處,眼朦朧。 故鄉的原野上,秋天的空中,雁行一年年減少;而少了雁行,秋天的景色和況味就變了。好在菊花仍在一年一度地開放,暗香幽幽,讓我感到親切和溫暖。 野菊花 文/戴逸雯 一陣秋風襲來,有著那么幾絲涼意。不知不覺中秋伯伯就來到了我們身邊。抬頭向外望去,田野里一片枯黃的景象,小草也開始低下了它那尖尖的小腦袋;大樹的頭發被染成了黃色,如同一個年邁的老人,頭發不停地往下掉。樹上的葉子如同一個女孩,在風的吹動下打著轉,跳起了優美的舞姿;它們又如同一群調皮的孩子,到處玩耍,有的落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被螞蟻抬去當防曬傘;有的落在河面上,被魚兒撿去當沖浪板;有的落在樹洞前,被松鼠拾去當被子…… 在山里轉悠時,我無意間發現了路邊雜草叢中幾朵不起眼的野菊花。它們有著五顏六色嫩嫩的花瓣,你看,紅的如同那冬天里跳動的小火苗,溫暖你的心窩;白的如同天空中那漂浮的云,純潔無瑕,又如同冬天里的小雪花,晶瑩剔透;黃的如同那閃閃發光的金子,亮瞎你的眼;藍的像嫵媚的妖姬,張揚而不妖嬈……中間夾著奪目耀眼的花蕊,它們一直藏在花的最深處,像一位害羞的小仙女,不愿讓他人發現他們的美,便躲了起來。菊花的莖在剛誕生時,是嫩綠色,隨著時間的流逝,莖的顏色越來越深,最后變成了深綠色。 以前聽外婆說,菊花的作用可大了,可以用來泡茶喝、清熱解毒、消炎…… 記得有一次,我與朋友在馬路上嬉戲,不小心摔了一跤,痛得我直叫。外婆知道后,如離弦之箭一般跑了過來。外婆看到我后,如大難來臨一般著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到處東張西望,突然眼睛一亮,發現了草叢里有一叢菊花,它們灑在在草叢中,零零星星的,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似眼睛一樣不停地眨著。外婆馬上就地取材,伸手一抓,用力一擠,菊花的液汁流入我的傷口,傷口就好多了。 菊花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寧愿做一朵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野菊花。 未名橋畔菊花別 文/尹文策 “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惟獨我以菊花哭。 流經垅中的那條小溪之上的小橋,雖比不上大江大河上的橋巍巍壯觀,卻也稱得上小家碧玉,我與女友迎來送往必須途經的小橋是一座光滑規則的石板橋。春天站在橋上可觀小溪兩旁的楊柳依依桃花鮮艷,夏日清澈的溪水一臉笑容一路歌,深秋的菊花更是令我們欣然地親切的花,因為女友的名字帶有菊。 流逝的歲月創就了許多美妙,和煦的春風催生了許多美好。年少的她對千姿萬態的社會理解甚微。有一次,她笑瞇瞇告訴我說,去小鎮上時,幾個公社干部與她同行,待她超越干部后,干部在后邊說,這是某人的女朋友。我的臉色由紅潤變成芋荷色,我身處底層,公社干部怎么會看好我呢?我隱隱覺得我們的愛情之舟將會觸礁,女友看到我模樣,著急地說:你怎么啦,怎么啦,你病了嗎?我強裝笑臉,說:沒病。 太陽東升西墜,溪水平靜無浪,時間總是磨人。有人說合有情人終成眷屬,有人棒打鴛鴦兩地分。女友告訴我,她一次行走在公路上,后面有說話的聲音:一個說,癩哈蟆想吃天鵝肉,白日作夢;另一個說:“世界上總有人不識寒酸,不懂世事,不察世情,到時雞飛蛋打,連民辦教師都會當不成。” 愛情是神奇的,愛情也容易使人鋌而走險,我不懼孔雀東南飛,我行我素。相逢小橋手挽手,相別小橋秋波送,相佇小橋唱小調,欣賞河水中兩人相依的倒影。雖然暗流在我們的腳下涌動,形成了我們愛情隔墻。然而,暗流總會涌出地面,成為滾滾洪流,湮滅我們。當地的頭人放出話來,說我牙(父)死娘嫁,斧頭絕把,找個腰粗大腳的女人成個家最適宜,挑得牛屎下得田,挑擔毛谷子上得岸。我天生就有挑戰和應戰的脾氣、勇氣、傲氣,當這個說話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與女友故意打起飛步,邊唱邊舞,舞起《東方紅》來,把那人氣得牙齒格格響。 “婆子養女婆子嫁”,女友的父母經不住別人語言的誘惑,終于操起了無情棒,阻擋她女兒與我會面。 很多時日沒見面了,深秋的一天,女友傳來話,要我下午晚些時去小橋相會,我高興極了,刻意地準備一番后,向幸福的小橋走去。 遠遠望著她亭亭玉立的身姿,我心里便有了一種甜甜的感覺,心里茫然地想著不知是自己哪世修來的福氣。她步履輕盈地接近小橋時,我舒展雙臂去迎接她,她卻一反常態像輕燕一樣靈敏地避開我的雙臂。我突然覺得心亂如麻,心跳加快,思緒混亂,六神無主,呆呆地立在橋上,伸出的雙臂竟忘記收回,難道這橋成了西湖上的“斷橋”?意識中的雷鋒塔也似乎隱約向我罩來。女友見此情景,未語淚先流,我欲為她拭淚,她用淚眼望著我,聲音極其微弱地說:“我們還是分手吧,不能讓你丟了工作。” 只要你有決心,我不需要這工作!在這世界我只要擁有你,比什么工作都好。我堅定地說。她欲言又止,似乎“法海”的雷鋒塔不僅罩著我,同樣罩住了她。 皓月如梭,透過殘缺不齊的云層落下串串淚水。我靜靜地坐在月下,想起老輩人的格言:“哪色人坐哪色席,哪色鳥吃哪色食。”人生愛情也有等級,這等級又別于過去的門當戶對,我感嘆著人生的曲折和復雜,一聲長嘆,滿臉愁容。 女友捧著一束菊花,一臉愧疚依在我的身邊,小聲地說道:“菊花”既是我的名,也代表我的心,我送你這束菊花有十朵,代表我實實在在愛戀你,實實在在向往你,實實在在為了你,實實在在不忍離,實實在在無奈何……開始,她邊說邊流淚,繼而,說得就斷斷續續,抽泣起來。 女友的話似劍刺在我的心房,似麻醉劑讓我麻木,我頃刻覺得天旋地轉。女友從懷中飛走了,她的臉卻一直反朝我哭泣。她是一個幼嫩的少女,無法沖破父母的禁錮。 菊花年年開,思念歲歲濃,由于疾病纏身,我似乎已近人生晚秋。今年的金秋季節,我心事重重地憑吊一生難忘的小橋,世事滄桑,只有那菊花還在,只是沒有了從前的艷麗,但我卻情深意濃深深吻著她。 家鄉的野菊花 文/羅倩 回到家鄉的小山坡,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野菊花,陣陣淡雅的清香在微風中飄蕩著。 粗粗看,野菊花并沒有什么特點——密密的花瓣中夾著一個“大盤子”。細細瞧就會發現,野菊花完全不同于溫室里的鮮花,它有一種異樣的美。在繁茂的綠葉叢中,時隱時現的花兒好像在和你捉迷藏。它瞞得過走馬觀花的人,卻瞞不了我。因為,我能順著那獨特的清香味兒尋找到它的家園。 叢叢簇簇的野菊花,鋪滿了草地,像一群擠在窩邊“唧唧喳喳”爭食的雛鳥。如摻過蜜一樣的清香,溢滿了各個角落,彌漫了整個山坡。野菊花葉子的綠色和大小都不一樣;莖的粗細、高矮也各不相同;花朵的大小、顏色更讓人眼花繚亂,白、紅、黃、藍,五彩繽紛,大的像月季花,小的像扣子,扁的像一把小花傘,圓的像絨球。風一吹,都跳起舞來。 野菊花的生命力十分頑強,不論陡峭的山坡,還是荒涼的土地,或是堅硬的石縫,只要落下它的種子,就會萌發出來。不用任何人來給它澆水、施肥。任憑風吹雨打,它都能堅強地活下去。 野菊花毫無私心,它把美麗的色彩獻給了人類。用它來泡茶熬湯,能清熱去火,能解毒,還能根治感冒呢。 野菊花啊野菊花,你是那么多姿多彩,為我童年編織了五彩的夢;你的生命力是那么頑強,是我克服困難的榜樣。我怎能不贊美你,又怎能忘記你? 菊花 文/李龍泉 秋天來了,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毛衣。枯黃的楊樹葉和鮮艷的楓葉飄落下來,好象是幾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 雖然寒霜降臨,可青松爺爺還穿著碧綠碧綠的長袍,顯得更加蒼翠。花園里,菊花爭芳斗艷,美不勝收。 10月1日這天,學校放了長假,在我的懇求下,我爸爸也休息了一天,我們全家決定游古城看菊花展。 一大早我們出發了,游古城的人可真多。我們跟著人流來到了辦菊花展的地方。哇,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菊花,在綠樹藍天的襯托下,紅的似火,紫的似霞,白的如晶瑩的珍珠,黃的似點點金星。它們有的三五朵開在一起,競相爭艷,像是幾個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好朋友呆在一起做游戲;有的躲在芭蕉樹后,探出個小腦袋,仿佛害羞地和我微笑。藝術家們把菊花裝飾成各種動物的形狀,有美麗的孔雀,有呆呆的白兔,有展翅的雄鷹……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將要騰飛的龍。它的身體用花朵遍插而成,是一條菊花龍。 我愛深秋、愛這爽朗的天空、愛怒放的菊花! 野菊花 文/馬科 秋意漸濃,寒氣降臨。在空曠的原野,在蒼茫的山坡,在蜿蜒的河岸,在峭壁懸崖,在村頭地角,野菊花翩然而至,簇擁、喧囂,金黃的花朵,密密麻麻,觀之好看,聞之馨香,清涼的秋天因此變得生動起來。 遠遠望去,那一簇簇、一片片盛開的燦爛小花,重重疊疊,精神飽滿,在冷冷的秋風中,灑下一地暖暖的金色,送來一陣淡淡的清香。 細細近瞧,那一朵朵野菊花,密密匝匝,花團錦簇,碧綠的葉子和枝蔓蜿蜒伸展,散發出誘人的味道。 歷代文人墨客吟唱贊賞菊花的詩篇不勝枚舉。有寓意理想和生活的,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有抒情言志的,如王績的“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楊顯之的“黃花金獸眼,紅葉火龍鱗”;有贊美菊花品質的,如蘇軾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還有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把菊花獨傲寒霜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野菊花在春天里鉆出泥土,叢叢嫩綠的芽葉匍匐在河邊、地頭,健壯茂盛。鮮亮嬌嫩的綠,吸引眼球,卻散發出臭烘烘的味道。此時的野菊花,喚作臭蒿蒿。夏日里蔥蘢蓬勃,擴散蔓延,肥厚濃密的葉片,讓蝴蝶躲閃,牛羊卻步,野菊花就像蛻變前丑陋的毛毛蟲。 冷雨瀟瀟,涼意陣陣,當生命的綠色漸漸隱退時,野菊花盛開了,宛如微型向日葵的纖弱花朵,有的黃得耀眼,有的淺紫可愛,有的潔白如玉,從容不迫,執著淡定,完成了從默默無聞到極致綻放的華麗轉身。朵朵花兒,像霞光,像火苗,靚麗了秋天,燦爛了秋天。 野菊的花語是——隱藏在心中的愛。安靜沉穩的歷程里,野菊花選擇生存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度,讓寂寞找到了新的命題,讓清秋多出亮麗的風景,讓堅持成長為動人的笑靨。 在天地之間,在風霜雪雨之后,領略經歷歲月滄桑和磨礪的野菊花,它的神韻、魅力和精氣神令人欣賞,它通透、燦爛、蓬勃的生命本質,讓人心靈震顫和深受感動。 秋飲菊花酒 文/余平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雨纏綿,秋風陣陣,滲透著一絲涼意的秋來了。小時候我體質不好,一到秋天便常常頭暈、目眩,夜里還盜汗,臉色蠟黃。母親帶我去醫院看過很多次都不見好。父親有個老鄉是老中醫,一次他到我家作客,父親順便請他為我把把脈,老中醫為我把完脈后對父親說:“入秋后,孩子肝氣不足,每天喝兩次菊花酒,每次三湯匙,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好。” 那時,我家屋后正好有一座小山,滿山遍野都是野菊花。從此,母親每周清早都會到山上為我采摘還掛著露珠的野菊花。一般人會選擇顏色潔白、花朵碩大的菊花來做酒,母親告訴我,其實又小又不起眼且顏色泛黃的菊花才是做菊花酒的上選。野菊花摘回后,母親把它們洗凈,連同葉和莖一起入鍋加水煎汁,藥汁煎好后用紗布過濾備用。 母親再把浸好的糯米蒸好,在竹簸箕里攤開,用勺子把糯米拌均勻,邊拌邊灑過濾好的菊花藥汁,直到糯米飯冷卻,再把酒曲撒在上面。最后把糯米飯裝進陶制的壇子里,封口。過上三天,掀開壇口上的蓋碗,清冽的菊花酒香便在房間里彌散開來。 每天早晚兩次,母親都會從壇子里舀上三湯匙菊花酒給我喝。菊花酒清涼醇美,那年秋天過后我肝氣不足的毛病漸漸痊愈。也是那個時侯,我愛上了喝菊花酒。母親依然在每個秋天為我做菊花酒,一做就是十幾年,伴隨著我讀書、求學直到成家立業。 “朝飲木蘭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服食菊花瓣的記載。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我國釀制菊花酒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文獻載稱“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陶淵明詩云“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便是稱贊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 前些日,翻閱雜志才知道,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苦,性微寒,含有揮發油、菊甙、黃酮類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質,素有“藥膳佳肴、飲中極品”的美譽。菊花酒有明目、清熱解毒、降血壓、補肝氣、延緩衰老等功效,難怪我兒時的“沉疴”能夠痊愈,中醫的博大精深可見一斑。 現在時逢初秋,我家陽臺上的菊花已經盛開,我也按照母親的做法,親手為她釀造了一壇菊花酒。經年沐浴在溫暖的母愛下,品嘗著帶著母親味道的芬香的菊花酒,沉醉于濃濃的親情之下,我也為母親獻上醇香甘甜的菊花酒,算是對母愛的反哺吧! >>>更多美文:好文章
FISF1515CEFE15EWFEF
留言列表